联系电话:18566944489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痛惋!青年书家陈泓凌因病离世,年仅34周岁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2 20:44:02 点击:2608


2021年11月12日上午9时50分
青年书家陈泓凌
因病在南京去世
年仅34周岁
南京市青年书协发布讣告


图片


讣   告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印社理事、南京市玄武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泓凌因病不幸于2021年11月12日(周五)上午9时50分在南京去世,年仅34周岁。

泓凌,別署燕堂,1987年10月出生于福建罗源,毕业于空军航空大学,现在空军某部供职。泓凌篆书、篆刻兼善,传道授业不遗余力,曾获江苏省政府“五星工程奖”、空军十大“文艺之星”、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艺术优秀青年”、南京市玄武区政府“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在书法上,先后获全军书法展优秀作品奖、空军“蓝天文艺奖”中国字·世界情——古文字书法展优秀作品奖等。作品入展: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二届全国篆书展、第三届全国篆书展、第七届全国新人新作展等。他为人真诚谦逊,热心公益,堪为吾辈楷模。 

天妒英才,泓凌离去,使我们失掉了一位优秀的青年书法家!他的离去,是南京书法界的损失!

泓凌一路走好!

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2021年11月12日





 篆书线条的生命律动 
■陈泓凌


我一直认为,学习篆书需要一个体系的架构,篆书的演变发展源远流长,远及甲骨文,刚毅挺拔;后至金文,雍容华贵;再至秦篆,庙堂之气;几经岁月的沉淀,清篆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历史的舞台,让人耳目一新。大家多能熟悉篆书的主体脉络,战国文字的百花齐放,石鼓文的承前启后,唐篆的标新立异,以及宋元明篆书的孤芳自赏。如此梳理,发现篆书的体系是如此之大,同时也趣意盎然。

线条是书法的灵魂,在篆书中的地位更是首屈一指,篆书的线条有别于其它书体,通过平移来实现其特殊美感。篆书线条的特质是一个交错的发展,初看则波澜不惊;再看则暗流涌动;复看则激情澎湃;最终既雕且琢、复归于朴。


图片
陈泓凌 篆书斗方


所以,我们在篆书线条的认知上,不能仅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而是要通过横向和纵向来梳理发展演变规律,书法艺术思维极难做到“窥一斑而观全豹”。篆书的线条在经过无数次的拆解和重构,植入书家对前贤感性的解读和对现实理性的认知,这种线条极富生命力,集万千气象于一线,柔毫蓄墨,笔底龙蛇,其生命律动值得期待和远观。

以清代邓石如为例,其对篆书的革新和发展经过时代检验,得到了中国审美的充分认可。邓石如出生于寒士之门,一生布衣,却得金陵梅家上宾,客居八年,遍观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碑学的涉及,是邓石如在篆书线条得到突破的重要基础,但同时我们从他的行楷中看出与同时代文人书风的距离,这是一种矛盾,这种矛盾是“文人气”的淡化,“庶民性”书风正逐步被接受。正是这种 “庶民性”,邓石如对碑学的解读更多是根植于内心的感性,而非学术上的理性探究,这些重重“矛盾”,却让邓石如笔下的篆书标新立异,实为“无意于碑乃佳”。


图片
篆书李少温《论篆》中堂


邓石如在篆书结构上进行了拉伸变形,使篆书显得优雅飘逸;在线条上打破篆隶之间的界限,改变小篆线条粗细一致、行笔均速的特点,丰富了篆书的书写性,呈现出磅礴气势,回响之声,不绝于耳,历久弥新。

我一直认为清初的篆书是一种“靡靡之音”,钱坫、孙星衍等人虽继承二李风格,但仅仅是停留在对笔法的基础认识上,而非架构起一个独立的艺术学科,同时期文字学和金石学逐渐兴盛,也未打破他们的思维,足见邓石如的难能可贵,他的创造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邓石如在篆书发展历史地位无法比拟,在邓之后,篆书名家辈出,百花齐放,但是赵之谦、吴昌硕等书家强化了篆书的雄强和苍茫,将篆书的书写性最大限度放大,个人面貌极限彰显,我们往往在学习过程中突破了这个度,容易出现失控的现象。


图片
楷书诸葛亮《诫子书》横幅


我想通过这种比较,让大家更坚定对邓石如的认识,从而能在他的篆书线条里读出承前启后的大格局,继而再去分解他的线条里独有的技法特质。宏观的认识是对全局的把握,如果说技法是“尽精微”,那么认识就是“致远大”。

邓石如篆书主基调是以隶意入篆,其篆书线条呈现起伏感,犹如隶书在书写过程中的动感,在行笔过程,有停顿,有急缓,延伸出对线条力量布局的思考。其篆书横向线条中部多有鼓起之势,平正的线条一旦上下偏离,就是线条力量的偏离,此时,我们就要对线条力量进行重新分布,多数的情况下,鼓起的位置不宜在中点,而是靠近黄金分割点,让这种力量分布捉摸不定,起笔力量若增强,右侧的线是否要延伸,每个线条都是独立的思考个体,若相近,若游离,举重若轻、姿态万千,合而为一,这种感觉实在妙不可言。


图片
篆书《篆势》中堂


在邓石如的篆书线条里,突出强调生涩感,其喜用长锋柔毫,当时颇为少见,邓石如另辟蹊径,用长锋柔毫写出了锥画沙的笔触,同时这种材质也决定了无法苛求线条精细,更多的是在质朴和生涩上做文章。在藏锋上,虽为逆入,方向可以略加调整,甚至方笔起、中锋行,不再是单一的圆起圆收,这让篆书多了一番趣味,同时这个度的把握还是需要慎重,一味的方笔容易出现程式化和世俗气。行笔过程中通过捻管,增加线条的收束感,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线条不甚光洁,极富生涩,聚力成线,弹力十足。

篆书线条的生命律动,不仅仅是技法解析所得出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在历史更替中的精神沉淀,承载的是中国书法的精髓,承载的是中国文化的道义。我曾在微信朋友圈读到这样一段篆书情节:大概是因为他就像一位绅士,穿戴整齐,打上领带,戴上手表的感觉……

我极为喜欢这种描述,显得有生活、有情致,这是触手可及的生命律动。

写于豫章 四月清晨


 陈泓凌作品选刊 


图片
篆书《心经》四条屏

图片
篆书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横幅

图片
篆书虞世南《书旨述》中堂

图片
篆书刚日无酒联

图片
篆书世事胸中联

图片
篆书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堂

图片
篆书李清照《点绛唇》斗方


图片

篆书《逍遥》横幅


图片

篆书《道德经》名句条幅


新星陨落

令人痛惋

惟愿天堂没有病痛

一路走好!



书画名家网 © 2020 dangdaishuhua.cn
本站点击量:6926556次
关于本网 联系我们
粤ICP备20028477号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