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恒美花都杯”全国书法大展评审侧记
传统 创造 包容
首届“中国恒美花都杯"全国书法大展评审侧记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首届“中国恒美花都杯”全国书法大展在河北永清恒美花都产业园区进行了评审。评审前的9月15日晚8点-9点半,预备会议通过了张旭光《关于评审基本原则及说明》,认真细致讨论并通过了刘洪彪介绍的《评审流程细则》,通过了申万胜、张纬东宣读的《评委守则》、《评委承诺书》、《监审规则》。对本次评审在“机制公正和艺术至上”上达成了共识。
评审预备会
分组初评
复查组
筛查漏网之鱼
工作人员悬挂入围作品
书法也“走了红毯”
现场工作会
考官们进场
集体审议
学术观察
监委男团
申万胜
张旭光
胡抗美
刘洪彪
曾翔
张坤山
刘颜涛
胡崇炜
李啸
刘京闻
学术观察员与公证员交流
审读阶段,评委们终于拿到了手机
评委签字
终评阶段。为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在严格遵守回避制度的原则下,终评阶段每位评委首先提名12件作品,进入评奖阶段。评奖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每位评委在已提名区再独立提名2幅作品,进入一等奖候选,所有被提名作品独立分书体悬挂,全体评委使用投票器独立审看并投票,最终6票以上的作品共10幅,成为本次大展的一等奖。落选一等奖的10件作品直接进入二等奖作品提名。第二环节全体评委再次在已提名区挑选出30幅作品,评委使用投票器进行投票,选出6票以上作品共20幅二等奖作品。第三环节开始前,评委会主任再次召集所有评委开会,对三等奖评选中的包容性进行了强调,最后评委从76幅三等奖提名作品中,选出了40幅三等奖获奖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评奖阶段全体评委对作品进行了深入评议,利弊通透,价值何在,形成了共识,然后投票。这是其他大展评审所没有的,因而产生了奇迹,第一轮投票6票以上者正好10名;第二轮投票6票以上者正好20名;第三轮投票7票以上者36名,相差无几。全体评委对投票结果均表示满意,他们欢呼,鼓掌,雀跃!这是多年评审未曾见过的场面。
全部评审结束后,工作人员将所有入展、获奖作品再次统一悬挂,全部评委又通览一遍。接着,全体评委、监委、学术观察召开座谈会,针对此次展览的评审,评委们畅所欲言,发表了感想。
评议获奖作品
公证员宣读公证书
集体亮相
首届“中国恒美花都杯”全国书法大展评审基本原则及简要说明 受本届全国书法大展组委会委托,我就大展评审工作基本原则谈几点意见,并作简要说明。这几点意见是近一时期与中国书协刘洪彪副主席多次交流以及其他多位有影响的专家交流的基本共识。 一、缘起 1、书法作为艺术在当代的功能已进入审美为主、实用为辅的新阶段,书法如何实现从经典向现代的转换,如何表现新时代的正大气象并为时代服务,成为当今的主要任务。但各项大展中艺术审美为主的作品往往被淘汰,多数评委也往往不满意。这是我们面对的现状。 2、社会力量举办书法活动如何探索一条不重复体制内评审的路径,互鉴互补,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这是时代的必然趋势。 3、“中国恒美花都杯”全国书法大展计划连续举行,两年一届。这个展览如何推动书法艺术的当代发展,有探索的空间。这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缘此,拟定以下基本原则,作为本次大展评审的基本遵循与参考。 二、四项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落实“十六字”方针 十六字方针: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是中国书坛对原来“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十二字方针的完善,比较全面。既是评审的方针,更是创作的导向与遵循。经过多年的评审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四句话中“植根传统,艺文兼备”两句落实得好,而“鼓励创新,多样包容”落实得不够好。致使一些有创新意识,有性情表达,有个性的作品落选,伤害了一批有艺术才情者的情感和热情,也与当代书法创作的主旨、任务有相背之处。 本次大展评审要全面准确落实“十六字方针”,补一补“鼓励创新,多样包容”这两条,实现在传统功夫到位前提下的创新与多样包容。 “传统功夫到位”,是保证主流书风的基础。因此,在传统功夫到位前提下,融入个人情感的合理生发,是当前创作健康发展的主流标志。因此,也不能评出“流行书风”为主流的全国展。 (二)坚持问题意识下的评审 评审是创作的风向标。当前创作和评审中都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之一:如前所述,评审本身,全面而准确落实“十六字方针”不够。本次评审要全面准确落实此方针,每位评委都应从现在做起,把“鼓励创新,多样包容”的理念真正树立起来,突显出来,践行起来。 问题之二:创作本身,不同书体表现力、艺术性不足。 ①篆书。特别是小篆,绝大部分写成了美术字。缺乏书写性,没有墨法变化,没有感染力。当代的小篆如何走出清人的樊篱,如何呈现这个时代的艺术面貌和正大气象,很重要,也是完全可能的。墨色变化是现代感染力的重要元素,本次评审要特别关注。 ②隶书。隶书近几年也有了“展览体”,浊、重、黑,千篇一律。本次评审重在推动多样化,对东汉成熟隶书,对秦简、汉简予以重视。 ③楷书。时代要求楷书不能在写功夫上循环,要跨出情感表达这一步。a、小楷也要有气象、有书写性、过程感、表现力、感染力。b、魏楷一窝蜂的寸径小字,界格工整。清人已经把魏碑激活了,提倡“羊毫长锋加浓墨逆锋”,这一点当代还没学到,要注意发现新人。c、唐楷的临摹性太强,要进一步关注“激活唐楷”的作品。 ④行书行草。写二王者平庸,写宋人者品格不高,写王铎者粗糙,写大字行书者不到位。要关注突破平庸,关注大字更见大气象,要大字到位又有一定味道者。同时关注以二王帖学化宋人、化清人的作品。行草离开二王帖学经典的化育是难以升华的。 ⑤草书。尤其大草创作尚未深入到核心。大草单字符号要到位,但重点不是写单字符号,而是在单字符号到位基础上去写关系,以符号为素材,在时代审美意识下创造线条、符号的空间组合,创造时间的节奏,创造墨色节奏,创造审美通感,创造全人类的符合时代又能指向未来的艺术审美通感形式。通过评审唤醒大草。 (三)坚持艺术本体之外的包容 人类认识世界,寻求真理的途径,一是科学,二是哲学,三是艺术。马克思加了社会实践这一条。马克思主张艺术是认识真理的一个途径。真理在艺术中表达,不是在知识中表达。实践证明,有时知识越多,越求全,创造力、个性越受限制。总之,要为创作者“松绑”,减少附加压力,还他们更多自由。 为此,本次大展评审在以下方面予以明确: 1、书写内容:健康向上。包括看似中性的诗文,其内含更广大。允许较长诗文节录。 2、文字:①错字要严格,文字内容多的适当放宽包容。②多一笔少一笔不算错字。③繁简要统一。繁体字也是标准字,有疑问时要查本字,如“卷”字。④别字、异体字,以及碑帖用过的字可用。⑤笔误要包容。 3、脱字衍字要包容。怀素大草千字文脱了“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但不影响其性情绝唱。《十七帖》删了很多内容,也依然“永以为训”。要抓住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发展的主要矛盾,只要作品精彩,内容健康,知识性的小问题可适当包容。 4、版本、出处、落款不做硬性限制。如王铎很多大作品,写的是杜甫诗,但只落王铎二字。因此我们不宜刻意求全,艺术创作总是遗憾的过程。只要作品精彩,无款只用印,亦未尝不可。 5、如作品精彩,以上问题,根据实情,可分别包容或降级处置,特别严重者也可淘汰处理。 书法是艺术,也是文化,艺术创作总是理性高原的非理性驰骋。没有理性的非理性恣肆只能是疯子,并不足推广。以上条款旨在为创作松绑解压,平时重视和加强文化的学习与修养,仍然是当今书坛的重要课题。 (四)坚持评审机制的科学性 1、评委素质高,人数适当。 关于评委: 一是评委专业水平高,不同书体,不同风格一览无余。 二是能包容除自己方向以外的风格。 三是艺术忠诚,无私心。(目前小展还有拉票现象) 有高度,就有共识;有专擅,就有差异;有差异才能互补。 评委组成:9人。书法艺术评审是高端评审,除篆刻外,评委对不同书体都能把握,都是高评委。 2、不同阶段评审各有相适应的程序。 初评,少数人说了算,一人赞成即可。 这里增加了一个新程序:“两特”作品单放,单独区域悬挂。“两特”:一是特别精彩,一是特别个性。主要目的是增加评委对“两特”作品的关注度。这也是刘洪彪先生的创意,我把它概括为“两特”。 复评,多数人说了算,独立投票,票数决定。核心是体现集体意志。 评奖,评议结合,先议后评。先把作品看明白,充分讨论,利弊论通透,有一定共识,再投票决定。各种书体有代表,但不搞平均主义。核心是给评委专家更多权力,突出学术性。 3、重视少数人意见。复议、评奖阶段,评委有上下各两件作品复议权,要充分听取解释,然后投票决定。核心依然是给评委专家更多权力,突出多样包容。 4、坚持回避制度。河北省书协、廊坊市书协都不出评委。评委会秘书长主要执行程序,不投票。评委在评奖阶段回避直系亲属作品。核心是保证公平。 5、引入第三方监督。在监审委员会监审的同时,由地方司法局公证处公证监督执行程序情况,并出具公证书。新闻监督在不影响正常程序及相关规定前提下,可定时播报,接受社会监督。核心依然是保证公平。 6、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本届评审,考虑疫情防控,只对不熟悉的获奖作者进行面试。 在以上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本次大展制定了《评审流程细则》,在初评、复评、审议、评奖程序中分别就公平和艺术指向突出了关注点。总之,当前艺术评审的标准,一是内容健康,二是艺术精湛。因此,在提倡正大气象,坚持公正程序前提下,本届全国书法大展评审总原则可概括为一句话:“艺术第一!”